小说推荐top1方源秦月容免费阅读大结局_(方源秦月容)免费阅读全文章节

方源秦月容 是一本玄幻小说,是方源倾心所创,剧情主要随着方源秦月容发展,这本书拍案叫绝,妙趣横生,方源秦月容的主要内容是:赵王听完了方源的一阵阐述,脸皮一阵颤动,似是想要发怒,可转瞬他又将怒火压了下去。细细思考之后,赵王反而觉得有几分后怕。方源说的话一针见血,完全道破了赵国的隐患。他劳师远征,的确没有什么正当理由,完全是由于被张鸿勾动了心中贪念。换句话说,这叫做师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

封面

《大秦:怼遍奸臣的我盛世扬名》精彩章节试读

赵王听完了方源的一阵阐述,脸皮一阵颤动,似是想要发怒,可转瞬他又将怒火压了下去。

细细思考之后,赵王反而觉得有几分后怕。

方源说的话一针见血,完全道破了赵国的隐患。

他劳师远征,的确没有什么正当理由,完全是由于被张鸿勾动了心中贪念。

换句话说,这叫做师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

赵军名不正言不顺,打的是侵占他国土地的不义之战,士卒自然没有为国效死命的坚定想法。

而秦军却是刚刚经历了崤山之败,打的又是为了保家卫国的大义之战,士兵们自然各个同仇敌忾士气高涨。

《老子》有言:抗兵相若,则哀者胜矣。

势均力敌的两军对垒时,更悲愤的那一方将会获胜。

对于这一点,向来知兵的赵王心知肚明。

而且赵国的不利因素还不止于此。

他们为了保持长期压制秦军的态势,已经多次征发国内民夫前往前线运粮。

如果继续这样维持下去,今年赵国的秋收肯定无法按时完成。

秋收推迟,今年的粮食就有很大概率欠收。

国内缺粮,后面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民生问题。

到时候,不止他的名声受损,一直对赵国抱有敌意的燕国肯定也会趁虚而入。

这样一来,他不止面子没了,底子也保不住。

这也是赵王同意接见方源的根本原因。

即便他最后决定一意孤行,打算咬紧牙关与秦国死磕,也未必能够保证战胜秦国。

眼下八万楚军已经入秦,等到他们部署完毕,秦军前线主力就会由两万激增为十万。

就算赵国举国之力,顶多也就能支持八万赵军远程作战。

以八万对十万,不止兵力劣势,还是客场作战,秦守赵攻。

以赵王常年领军的经验来看,这场仗不论怎么打,横竖都是一个输。

对于这种仗,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——拖。

两边憋着都不打,就比谁先扛不住。

秦国不止要负担自家军队的开支,还要供应八万楚军,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不过这样虽然秦国不好受,但赵国却更危险。

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,赵王最担心的还不是秦楚两国,而是刚刚临阵倒戈的魏国。

魏国既然能背叛赵国一次,没有理由不能背叛第二次。

魏王的两大左膀右臂——张鸿、李据,没有一个是善茬。

倘若赵军前线战事不顺,以赵王对这二人的了解,他们肚子里的坏水肯定就要开始翻腾起来了。

而根据魏王过往的行为来看,那个无利不起早的暴脾气老头儿,一准会展现他从善如流的明君风范,毫不犹豫的采纳张鸿和李据的建议。

之后一声不响的钻进秦楚两国的裤子里,贴心的为秦楚两国吹起反击的号角。

如果赵国式微,赵王不用脑子想都知道,打赵国打的最凶的,恐怕不是秦国和楚国,而是之前如胶似漆的盟友魏国。

毕竟,魏武卒号称能日行三百里,秦军和楚军跑的可没他们那么快!

等到那时候,魏军怕是冲的比谁都快,打的比谁都狠,抢的比谁都多。

秦国有方源可以说服魏王,但他赵国可没有方源这样的雄辩的贤才。

喔,不对。

或许昨天还有一个。

只不过,那个昨晚刚刚被方源击破了道心,眼下和个残废也没什么两样。

郑卓没了名家修为,就算派他上前线运粮都嫌他跑得不够快。

赵王见方源意志如此坚定,心知二百里土地多半是没戏了。

但他为了这场战争已经投入了太多,这时候让他啥好处都不拿就抽身,赵王心里一百个不乐意。

他盯着方源,心里忽然蹦出一个想法。

“唉。寡人如果有方先生这样的贤人辅佐,又何至于沦落到今日境地?”

方源反问道:“大王素来有爱才之心,天下名士仰慕您的贤德,纷纷云集赵国。贵国的驿馆人满为患、摩肩擦踵,您怎么会缺少贤人的辅佐呢?”

赵王笑着解释道:“名士虽多,但能像方先生这样贤能的,寡人还不曾见过啊!”

方源见他这时候还准备甩锅,干脆最后一点面子也不打算给他留了。

“我听人说,天下人才最多的国家,除了拥有稷下学宫的齐国,就是大王您的赵国了。您的国家是真的没有像我这样的人才吗?方源斗胆,想说说自己的看法。”

赵王严肃道:“方先生请讲。”

方源道:“昨晚我在相国府上作客,仅仅推杯换盏的工夫,我便发现了像是熊罢这样能擒杀虎豹救人性命的义士。

然而这样品行高洁的勇士,却只能委身在相国府之中,做一任小小的护卫。而如同郑卓这样唇枪舌剑、卖弄诡辩的小人,却能安坐高堂成为座上之宾。

所谓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您的手下不是没有千里马,而是您没有伯乐相马的能力啊!

我听说来大王面见人才的标准,是根据他们名气的大小依次排列,名气大的就容易得到您的接见,而名声不显的则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与您交流的机会。

您这是在爱惜他们的才能吗?您不过是喜欢他们的名气罢了!”

方源说到这里话锋一转,指着满朝的赵国臣子说道。

“这些人都是您从列国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,都是天下有口皆碑的贤人。方源自觉愚钝,我认为就连我这个外臣能看出的东西,这些与您朝夕相处的贤才不可能看不破。

不过,为何只有我敢直言大王您的过失,而他们却不能秉公直谏呢?这其中的根本原因,大王您认真思考过吗?”

赵王闻言,面色阴晴不定。

方源道破了他最想掩饰的东西。

他自信于自身的能力,之所以广纳贤才,也不过是为了衬托自身的伟大。

他习惯于享受臣子的恭维,却忘记了招揽贤臣的原本目的。

而这些臣子在看破了他的心思后,从一开始的满腔热血,再到后来的零星谏言,直到变成了现在的麻木不仁。

他们提出正确的意见,赵王虽然明面上表示认同,然而却是说一套做一套。

久而久之的,他们也就习惯于现在这样的日子。

任由赵王一人表演,他们在底下安安静静的做个应声虫就行了。

方源见他不语,又说道:“昔日楚庄王与臣子们谋划政事,群臣都比不上他,他退朝之后面露忧虑之色。申公问他:您在忧虑什么?

庄王回答:我听说世上不会没有圣人,国家不会缺少贤人,能得到他们做老师的,可以称王,得到他们做朋友的,可以称霸。现在我没有才能,而群臣还不如我,楚国真危险了。

楚庄王因为群臣不如自己,日日感到忧虑,然而您却因为群臣不如自己而沾沾自喜。

我出使赵国前,一直担心您不答应和谈,甚至到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程度。然而在见到了您之后,我终于可以安心入眠了。

赵国有您这样的君王,就算再给您十万兵马又能如何?不修文德,只好武运,好大喜功,刚愎自用!如果您这样的君王都能击败秦军,那这秦国亡也就亡了吧!”

第97章

静!死一般的寂静!

赵国臣子低垂着脑袋,眼睛盯着地板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。

而原本安坐王位之上的赵王,同样腰板挺直,面容僵硬。

他知道方源耿直,却没想到他居然能直率到这种程度。

他深吸一口气,试图安抚住自己的情绪。

“方先生的心是好的,但你用这样的方式进谏,就不怕寡人盛怒之下摘了您的脑袋吗?”

方源闻言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
他反唇相讥道:“我方源走到今日,干的事情,哪件是不会掉脑袋的?”

赵王结合着方源的经历,发现他这话还真没说错。

怒斥东陵侯,与墨家圣念论道,被张鸿挟持前往魏国,又在魏国朝堂上指着魏无疆那老匹夫大骂一顿,再到与郑卓舌战,最后就是现在揭穿他的小心思。

要是换了别人,估计脑袋早掉了八百回了。

可这方源能活到现在,简直堪称奇迹。

但是转过头想想,如果他真把方源杀了,那岂不是连魏无疆那老匹夫都不如了?

况且,两军交战不斩来使,如果杀了方源,那赵国与秦国便是不死不休。

这样一来,和谈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,两国只剩下死战一条路。

杀了方源,礼贤下士的名声没了,国力也得受损。

不杀方源,让人痛骂一顿,面子挂不住,但至少国力得以保存。

赵王虽然好面子,但不代表他脑子不好使。

在心中算明白了这笔账后,他开始转换思维,想着该如何最大程度的挽回损失。

方源问道:“大王想清楚了吗?是杀了我与秦国死战,还是让秦赵两国重修旧好?”

“唉……”

赵王苦笑着站起身:“秦国有方先生在,寡人怎么敢与之为敌呢?”

方源道:“那大王是准备和谈了?”

赵王点头:“上天有好生之德,寡人自然不会逆天行事。只不过在和谈之前,我希望方先生能回答我几个问题,毕竟能得到您这样饱学之士指点的机会可不多。”

赵王的条件不算过分,而方源也没喷过瘾,他自然欣然接受。

“大王请讲。”

赵王道:“先生对我了如指掌,所以寡人也就不用假话蒙骗您了。我的确爱好军事,所以想向您请教治理军队、巩固国家的方法。”

方源回道:“您爱好军事,所以我以《吴子》举例。《吴子》有言:古之明王,必谨君臣之礼,饰上下之仪,安集吏民顺俗而教,简募良材,以备不虞。”

(古时贤明的国君,必严守君臣间的礼节,讲究上下间的法度,使吏民各得其所,按习俗进行教育,选拔招募能臣,以防不测。)

“从前齐桓公招募勇士五万,赖以称霸诸侯。晋文公招集甲士四万作为前锋,依仗他们得志于天下。秦穆公建立冲锋陷阵的勇士三万,用他们来制服邻近的敌国。

要想效仿他们的霸业,首先要清查人口。

把国内勇敢强壮的人编成一队,作为强兵。

把乐意效命、品质忠勇的人编成一队,作为近卫。

把能攀高跳远、轻快善走的人,编为一队,作为斥候。

把因罪罢官而想立功报效的人,编为一队,作为先锋。

把曾弃守城邑而想洗刷耻辱的人,编为一队,作为死士。

这五种编队,就是所谓的军之精锐。

如果这样的队伍有三千人,则由内出击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,由外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城邑。这就是我献给您的固国强兵之法!”

“好!好!好!”

赵王闻言,连连道好,就连灰白的脸色也红润了不少。

“寡人想不到,这样的金玉良言,居然是出自方先生这样的儒生之口。若不是寡人先前知晓您的身份,我还以为是哪个沙场宿将的经验之谈呢!”

方源板着脸道:“吴子同样是儒门弟子,平时也向来以儒生自居,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兵家先贤。我见大王一直四处招揽名士,在国内推崇名家学说,主张因材任用贤士,但我观察您的行为,为何却与您的言语并不一致呢?”

赵王知道自己是高兴过头,有些得意忘形了。

他赶忙讪笑两声,向方源表达歉意。

“寡人虽喜欢名家学说,但还未能触及其中真谛。今日方先生点醒寡人,寡人日后定当深切反思。”

他这话刚说完,便又迫不及待的追问方源。

“我听说您得到了墨子的传承,掌握了墨守之法。所以我还想向您请教稳定阵型、固守城池、战无不胜的方法。”

方源看他这副模样,只是冷声回了一句。

“大王问的这个方法,很容易就能实现啊!”

“容易?”赵王欣喜道:“还请先生教我。”

方源道:“只要您能将有才德的人加以重用,没有才德的人不予重用,那么阵就已稳定了。

百姓安居乐业,能够亲近和尊敬您派去管理他们的官员,那么城池的守备就已经巩固了。

贤才得到任用,他们感激您的知遇之恩,所以都愿意为您效死命。

而百姓因为安居乐业,所以都拥护您的统治,热爱自己的国家,而反对国家和您的敌人。

那么您难道还不能战无不胜吗?”

赵王原先还听着津津有味,可听着听着就发现不对劲了。

方源怎么说着说着又绕回来了?

说到底,方源还是在指责他大权独揽,不懂得尊重和使用人才。

赵王悻悻的摸了摸鼻头,尴尬的笑了笑,随后起身走下台阶,来到方源面前。

他躬身作揖道:“今日能够聆听方先生的教诲,简直比得到二百里土地还让寡人开心。从前我听说魏王打算用十城换取您,还以为他是得了失心疯。

但今天见到了您,我才知道从前的想法是有多么狭隘。

有了您的这番教导,今后就算是两千里土地我也可以开拓,区区二百里土地又算得了什么?”

赵王看似服软,可方源的演员直觉却告诉他,这位赵国的雄主还是没有全部说实话。

虽然有的话出自真心,但赵王降阶施礼的行为,还是让他察觉到了表演的痕迹。

说到底,他还是舍不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啊!

方源反呛道:“大王若能醒悟最好,若是您固执己见,那么就算赵国得到两万里的土地,您也不能保住一分一毫!”

赵王被方源一句话顶到嗓子眼,心里暗骂这人是不是有病。

他都已经这样了,怎么还不依不饶了!

邵离见状,赶忙上来打圆场。

“哈哈哈!方先生今日一番言论,果然让我大开眼界。而大王从善如流,想必日后也会传为美谈。方先生,自方十城之后,您恐怕又要多出一个方二百的称号啊!”

第98章

邵离率先表态,方才一直不言语的赵国臣子也开始纷纷出声。

“方先生不愧是成名大儒,一语道破国之利弊。”

“大王能听进这逆耳忠言,也可以同周文王、商汤王这些古之明君相比拟了。”

如果是以前,赵王听了这些话肯定是满心喜悦。

可被方源痛斥一顿之后,这些马屁他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儿。

他轻笑一声,从臣子中点出一人:“你说我能和周文王、商汤王相比拟,这话说的不错,赏你千金,封万户侯!”

那臣子闻言被吓了一跳。

就算他这马屁拍得好,也不至于能拿到这么多赏赐啊。

他磕磕巴巴的问道:“大、大王,您没开玩笑吧?”

赵王瞪了他一眼:“我当然是在开玩笑了!你们能拿寡人开玩笑,寡人就不能拿你们开玩笑吗?”

赵王望着满朝唯唯诺诺的臣子,心中五味杂陈。

其实他明白方源说的都没错,只是他就是没办法控制住想要炫耀才华的天性。

刚继位的时候,他还能听到不少忠言。

那时候年纪小,懂的也不多,所以对于臣子的进言,他还能听进去不少。

等到后来慢慢成长了一些,又率军平定了中山国遗民的叛乱,将复国不久的中山国再度覆灭。

之后他又在先祖赵武灵王的基础上,继续深化军制改革,将工匠新研制出的马镫推广至全军。

这一系列改革,使得赵胡骑的威名再度响彻四海。

因此天下人的赞美也随之而来。

所有人都称赞他是赵武灵王之后,赵国的又一位明君。

这样的赞美听得多了,他也就真的这样认为了。

渐渐地,他觉得少听一些谏言,就算做错了,凭借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挽回。

可没想到,现在回过头来,他和昔日那帮股肱之臣间的距离,居然已经这么遥远了……

赵王长叹一声:“寡人乏了,退朝吧。”

邵离忽然开口道:“大王,您还没有确定与秦国议和的相关事宜呢。”

赵王道:“无妨。具体细节,一会儿方先生和我详谈吧。方先生,您这次来赵国,应该不介意多停留几天吧?寡人想一尽地主之谊,顺便向您讨教一些事情。”

方源毫不客气道:“如果大王是想请教军事,那请恕臣无礼,我一概不知。”

赵王作揖道:“我虽然愚钝,但既然已经听了您这么多教诲,又怎么会一意孤行,继续让您为难呢?”

方源听其言观其行,觉得赵王似乎的确有悔改之意。

因此,他微微点头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愿意与大王分享我粗浅的见识。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,大王如果还是像之前那样……”

赵王抢道:“那先生尽可以随心离去。”

“好!”

赵王意志如此坚决,因此方源也不再扭捏。

他这次来赵国主要有两个目的,一是促成两国和谈,二是求死。

但到了赵国,被邵离和郑卓恶心了一番后,他心中又生出了一个疑惑。

赵王明明对于和谈不可能拿到土地心知肚明,他今日在朝堂上谋求的也最多是找个台阶下。

既然如此,赵王之前为何还要安排邵离用郑卓来套路他呢?

就算郑卓成功战胜了他,迫使他在和谈上同意割地给赵国。

但在八万楚军和两万秦军的威胁下,赵王真的敢拿那二百里土地吗?

这么简单地道理,赵王不可能想不通。

难道说,赵王先前一直就没有想过为难他,而是有其他人从中作祟?

方源的余光情不自禁的飘到了邵离的身上,他发现这家伙正冲着自己微笑。

难不成就是他?

这家伙安排郑卓与我辩论,真实目的并不是让我割地,而是想要篡改我的话去做其他事?

方源想到这里,突然觉得邵离的微笑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了起来。

我与他明明没有什么利益牵扯。

赵王也并没有一定要让秦国割地。

那邵离为何还要煞费苦心设下白马之局?

这家伙究竟想干什么?

他忽然感觉自己这趟出使赵国似乎并不像是表面那么简单。

明面上他出使赵国,是与赵王论辩。

而水面之下,似乎有人想要借助他的手,来完成什么大事。

虽然目前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事,但冥冥之中方源感觉到,这应该不是什么好事。

他虽然不怕死,但却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过失,而危及他人的性命。

天下有一个伯仁就已经足够了,不需要再出现第二个了。

等到赵王屏退朝臣后,他邀请方源来到偏殿就座。

二人相对而坐,赵王没有摆出君王的架子,方源也没有奉行臣子的礼仪。

两人就像是朋友一样聊着天,丝毫没有方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。

赵王这人说白了就是好面子,现在四下无人,他可以抛下贤明君王的面具,而方源也可以卸下偶像包袱了。

赵王道:“今日我必须要先向先生道歉。方才在大殿之上,说了不少违心话,让先生见笑了。”

方源回道:“大王哪里的话。有虚荣心,也是人之常情,就连古之圣王都不能免俗,更何况是您与我这样的俗人呢。”

赵王叹息道:“实不相瞒。我今日请先生过来,为的就是向您请教选贤任能的方法。我虽然从列国招揽名士,然而我赵国的国力不仅不见好转,近些年来反而有江河日下的趋势。

您是天底下有名的贤才,向来以直率著称,所以我知道您一定不会诓骗于我。所以我希望您能教导我辨别忠奸、选拔真正人才的方法。”

方源道:“太公曰: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,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,则多党者进,少党者退。

若是,则群邪比周而蔽贤,忠臣死于无罪,奸臣以虚誉取爵位,是以世乱愈甚,则国不免于危亡。”

(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,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正派的人,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,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。

像这样下去,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,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,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,所以社会越来越动荡,国家也就无法避免危亡了。)

“您如果真的想要选拔人才,就应该唯才是举,而不是以他们过往的名声来判断一个人的才能。只有这样,您的赵国才可以摆脱困境。”

赵王闻言,微微变色道:“方先生是在暗示,我国有奸臣当道?”

想知道方源秦月容方源秦月容小说完结版最后的结局吗?点击下方的内容推荐,可供观看更多内容哦!

相关推荐